課程簡介
School's Curriculum
資歷架構是由政府設立的一個資歷等級制度,訂明資歷持有人應擁有的知識及技能。每一個相關的認可課程必須通過「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的評審。
為照顧不同學生的出路及興趣,學校已向評審局作出申請,並成功開辦十個資歷架構課程。期望透過不同的資歷架構課程,學生能擴闊與工作相關的經驗,並能獲得公開認證。而有關的課程安排於課堂或課後舉行,供高中學生選讀。各課程資料如下︰
學校發展顧問:凌浩雲教授
(1) 烘焙證書(曲奇)(資歷架構第1級)(資歷名冊登記號碼:20/000657/L1)
(2) 廚務助理(烘焙) 證書(資歷架構第1級)(資歷名冊登記號碼:20/000652/L1)
(3) 西式糕點製作證書 (資歷架構第2級)(資歷名冊登記號碼:23/000570/L2)
(4) 康體服務助理證書(資歷架構第2級)(資歷名冊登記號碼:20/000650/L2)
(5) 資訊科技支援助理證書 (操作與支援核心能力) (資歷架構第1級)(資歷名冊登記號碼:20/000653/L1)
(6) 資訊科技支援助理證書(操作支援及網絡支援) (資歷架構第2級)(資歷名冊登記號碼:20/000654/L2)
(7) 數碼影片拍攝及後期製作證書(資歷架構第2級)(資歷名冊登記號碼:20/000656/L2)
(8) 攝影藝術證書(資歷架構第2級)(資歷名冊登記號碼:20/000651/L2)
(9) 社交英語(資歷架構第1級)(資歷名冊登記號碼:20/000655/L1)
(10) 長者照顧技能(長者溝通技巧)證書課程(資歷架構第2級)(資歷名冊登記號碼:24/000267/L2)
資訊科技教育(IT in Education)
為提升本校學生的學習成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本校特意全面提升學校的電子教學設備,包括:翻新多媒體學習室及電腦室;提升學生的電腦配備;鋪設全校無線網絡。另外,又添購不同的高科投裝置,包括:蘋果電腦、平板電腦、3D打印機、3D掃瞄器、虛擬實境裝置等。並善用教學平台(Office365)及結合最新的網上教與學資源,提昇學生善用科技及資訊科技學習的能力。
此外,本校所有課室及特別室均已安裝新型電子白板,配搭不同的多媒體及教學策略,不但促進師生教與學互動,而且有效提昇學生的專注力,減輕他們因學習困難而帶來的限制。
中文科
課程介紹
為了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中文 科由中一至中六級均採用自編教材,課程內容涵蓋「讀」、「寫」、「聽」和「說」四個範疇。課程設計的目標是先為學生鞏固基礎,再逐步建立他們學習語文的自信心,讓他們愉快地學習。同時,為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各級均採用同級分組的學習模式,教材及課業內容會因應學生能力設計,期望學生有更好的學習效果。另外,課程著重實用性,如配合中六級學生畢業後升學或求職的需要而設的相關課題,便是為學生離校作準備。
中一級說話練習測試
在九月開學初,中文科老師會聯同校內兩位言語治療師為中一級學生進行說話測試,所得數據會作為日後中文科任老師教授學生時的參考。
融入情境的體驗式學習
為了讓學生有親身體驗,知道如何沖調美味的檸檬蜜糖的步驟,並以文字清楚表達。中文科老師會安排學生在校內不 同的相關學習場景,如FM茶記、Dream Big Restaurant及炮循Café 進行沖調檸檬蜜糖。學生除了要親自嘗試沖調檸檬蜜糖,亦可品嘗自己的作品,這可加深學生的印象,讓他們在表達時亦更有感受。
透過泡茶體驗活動,認識中國傳統飲茶文化及其特點。
親自嘗試沖調檸檬蜜糖,寫作《沖調檸檬蜜糖的過程》
跨科合作︰
中五級戲劇單元與生命教育組合作,目的是讓學生透過戲劇演技或舞台管理訓練,獲得相關的舞台知識,同時提升他們的自信心、溝通技巧和團隊協作能力。透過《中五級X炮循劇社》戲劇製作訓練及製作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參與場務、舞台管理或演員訓練組。最後,他們攜手合作,共同呈現一場精彩的戲劇表演,讓每位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獲得更多寶貴的經驗和成長。
英文科
採用教育局英國語文教育中央課程,並加以調適,發展以學生為本的課程,照顧學生學習需要。中一至中六級除採用校本課程外,部分級別亦選用教科書。課程內容因應學生的能力調適、設計多元化及螺旋式的學習材料,包括閱讀理解、說話、聆聽及寫作課業。期望裝備學生讀寫聽說的英文能力,為將來升學或就業打好基礎。課程 加入英語情境、電子學習及體驗式學習元素,將知識潛移內化,並在模擬的情景及多元英語活動中把學到的詞彙和句式活學活用。本校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把初中校本課程發展為電子學習教材。期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自學精神及英語能力。
中六模擬面試
全校外出觀賞英語話劇
製作投射器
Dream Big Restaurant 情景學習
英語閱讀推廣
午間英語活動
英語資歷架構課節
英語話劇活動
數學科
校本課程
以學生的能力為依歸,課程框架根據教育局課程發展處數學科學習領域學習範疇設計,由於學生有嚴重的學習困難,為此將較深的課題需要經過精簡及剪裁,重視引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結合生活化的情境和例子,從做中學習,活用計算工具及思維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運算方法和原理,培養基礎運算的能力,達至終身學習的目標。
特色活動
數學科會在各級安排綜合活動如下:
中一級:籌備生日會(單元:香港的貨幣)
中二級:班會旅行地點投票(單元:統計圖_棒型圖)
中三級:量度飲品的真實容量 (單元:容量)
中四級:資料收集及整理活動(單元:圖形圖)
中五級:外地旅行預算(單元:貨幣兌換)
中六級:個人開支預算表(單元:薪金)
中三級量度飲品容量
聯科活動
數學科、科學科及資訊及通訊科技科合作舉辦STEM的活動,在初中舉辦智能家居、人工智能等活動。
課程目標
-
豐富學生對自己、社會、國家、大自然及人類世界的了解和認識。
-
培養學生有廣闊的胸襟、視野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
培養學生有獨立的思考和創意思維的能力,並能以多角度去分析事物。
-
培養學生有正確的態度和積極的人生觀。
-
培養學生有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思考及學會自學的能力。
學科活動
星島全港校際辯論比賽
同學們為賽事認真準備,比賽當天表現具水準,辯說清晰有力,表現具風範。
廣州歷史文化保育內地考察
學生透過廣州考察,學習國家安全的不同領域,並加深認識國家的歷史文化、國情和發展。
科學科
科目簡介
本校的中一至中三級設科學科課程,中四至中六級則開設綜合科學科作為選修科目,課程内容是按教育局的課程文件而編定。為拓展學生多元出路及提升科目的實用性,本科現正籌辦一個與「健康科學」相關的資歷架構第二級課程,內容與環繞「長者照顧」課題,計劃於2024-2025年度開辦第一屆課程 。
本科的目標是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興趣,讓學生掌握基本科學知識和技能,並從中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教授科學科知識,本科與數學科及電腦科合辦STEM活動,藉此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以裝備學生在這個深受科學與科技影響的世代中生活。
教學策略
本科採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除課堂講解外,亦會透過實驗、科學探究活動、課堂互動活動及參觀等,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科學知識。此外,因應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老師會選取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和能力的教材施行教學,並加入電子教學的元素,促進學生學習。
學科活動
新加坡交流團(與英文科合辦)
香港有機資源中心– 校園天台農圃領袖訓練計劃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馬蹄蟹校園保母計劃
蝴蝶飼養計劃
環保大使培訓
STEM活動
電腦科
本科教授不同範疇,與資訊及通訊科技相關的知識,內容除教授相關的理論知識外,本科亦注重體驗及實作的部分,期望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下,能具體地掌握學科知識。而本科的課程共分為初中必修科及高中選修科兩大部分,詳情如下:
初中必修部分
教學內容以廣度為主,當中涵蓋基本電腦知識、軟硬件、多媒體、網絡、編程等。亦會與數學及科學科一同舉辦,以主題形式進行的STEM活動。期望能讓初中學生明白並能在日常生活上應用資訊和通訊科技及作為學習的重要工具。
多媒體製作
體驗「拉線」
高中選修部分
本科在高中共開設兩個課程,分別為資歷架構組及中學文憑試組。
資歷架構組
教學以職場實景為學習的主軸,以訓練學生成為資訊及通訊科技技術支援人員(TSS)為主,內容涵蓋TSS的核心知識、一般支援工作、硬件/軟件管理、網站維護、操作及設置區域網絡等技巧,期望學生可學以致用。
行業實習
操作雷射切割機
此課程亦已通過「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的評審,學生於修畢後,可於中四及中五分別獲取以下資歷證書:
中四
資訊科技支援助理證書 (操作與支援核心能力) (資歷架構第1級)(資歷名冊登記號碼:20/000653/L1)
中五
資訊科技支援助理證書(操作支援及網絡支援) (資歷架構第2級)(資歷名冊登記號碼:20/000654/L2)
中學文憑試組
教學內容與中學文憑試接軌,當中涵蓋五大核心單元和一個選修單元:
核心單元:「資訊處理」、「電腦系統基礎」、「互聯網及其應用」、「基礎程式編寫概念」和「資訊及通訊科技對社會的影響」
老師在教學上亦會注重實作性和因應學生的意向作調節,除理論層面外,提供更全面的相關知識和實作技巧培訓,從而讓學生能打好相關範疇的基礎,進一步加強日後繼續升學的銜接。
元宇宙3D建模
拍攝VR照片及影片
科技與生活科
課程目標
1.透過理論與實習課,讓學生認識家事管理、食物營養及縫紉知識。
2.培養對社會及家庭福祉的正面價值觀及積極態度。
3.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及深思熟慮的消費者,提升個人、家庭及社會的生活質素。
4.在為自己、家庭、社區以至整體社會運用自然及社會經濟資源時,表現出良好的管理和組織能力。
5.應用食品科學與科技學習範疇的知識,分析影響個人、家庭、社會及優質生活的種種因素。
6.獨立地運用適當的技巧和程序,設計不同策略,解決在科技方面,尤其是圍繞在食品的繁複問題。
7.審慎地評鑑社會、文化、經濟、科學及科技發展對個人、家庭以至整體社會優質生活的影響。
8.在與食物相關的領域中,繼續進修和終身學習。
學科活動
曲奇及西式 榚點
烘焙
參觀國際廚藝學院
宗教科
本科目標
1.依據聖經教導學生認識基督教信仰。
2.鼓勵學生把信仰及基督教的價值觀,實踐於生活中。
3.鼓勵學生珍惜及欣賞生命,並積極面對生命。
4.讓學生愉快學習基督教生命教育。
學科活動:
(一). 信仰大使
信仰大使為本校已信主的同學,積極參與宗教科課堂。信仰大使主要協助學校推行不
同的宗教活動及代表學校關心社會上有需要的群體。
(二). 信仰體驗活動
每年宗教科都會為不同級別的同學舉行一些信仰體驗活動,如探訪護老院、特殊學校、參觀教會及邀請外間機構舉辦工作坊等。
(三). 學生信仰活動
每月宗教科都會聯同宗教組舉行學生的信仰活動,內容包括師生祈禱會、唱詩敬拜、午間飯聚及遊戲等等。
(四). 中六畢業祈禱會
每年中六畢業的同學會在最後一課的宗教堂舉行祈禱會,老師為他們送上祝福及代禱。
視覺藝術科
藝術能培養我們欣賞世界事物的觸覺。本科透過不同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培養學生的表達及溝通能力,我們期望學生能透過視覺藝術作品表達內心世界、個人
思想及經歷,並對世界所發生的事情作出回應。
教學目的
1.幫助學生獲得藝術及美感經驗、知識、技能、價值觀與態度。
2.培養學生對視覺藝術的興趣,讓學生愉快地學習。
3.提高學生欣賞及評鑑藝術的能力。
4.從欣賞藝術作品中認識不同時代及地區的文化。
5.提高學生在藝術上的創作能力,透過藝術來表達自己。
6.提高校內的藝術氣氛。
特色活動
(1)多感官學習
課堂會利用影片、電子學習軟件(Nearpod、kahoot!)讓學生進行多感官、互動學習,提升學習的趣味。
(2)壁畫共融
學校過往多次邀請校外義工團體到校與學生一同創作壁畫,透過大型作品展示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和創作動機。
(3)攝影技能學習
本校已開辦攝影藝術證書(第2級資歷架構課程),提供一個學習專業技能的機會,讓他們有一個專業能力的認證,從而為他們日後的職涯規劃或升學方向作準備。
學生會在學校 Studio 學習攝影技巧,更會為訪校嘉賓拍攝人像照作為實習。
(4)建設藝術天地 – 巴士教室
學校構思建設巴士教室,作為一次「情境X治療X社區服務」藝術活動。學校得巴士公司捐出車廂零件改裝課室,再由巴士興趣小組的學生與巴士公司代表討論教室的內外壁畫設計。
(5)高中藝術體驗
學校藉各類藝術活動擴濶學生的藝術體驗,同時發掘學生的興趣及潛能。學校曾舉辦不同媒介的藝術活動和海外交流,例如邀請時裝設計、雕塑、環保鞋、電子飾物、攝影、行為藝術、藍曬及 戲劇等藝術家到校開辦工作坊。
音樂科
音樂是世界共同語言。透過對音樂的理解,學生可學習欣賞、理解及尊重不同類型的文化。本科透過提供不同的課堂及課外活動,提升學生對不同文化理解;配以設備完善的音樂及演藝室,學生既可扎實自己音樂知識,同時亦加強學生表達自己的能力及信心。
1. 課程目標
-
透過音樂建立學生對美學的基本概念,並培養學生欣賞音樂及批判思考的能力。
-
製作以更多的電子學習教材,教授樂理知識、歌唱技巧及音樂歷史,並啟發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
-
藉合奏及合唱訓練,提升學生的演奏及演唱能力,從而建立其自信心。
-
透過舉辦或參加與音樂相關的活動、講座、音樂會、工作坊或比賽,發掘學生的潛能,擴闊學生視野。
科目特色活動: 配合課外活動組舉辦
音樂大使訓練 - 配合校內的音樂活動及學生就業需要,學生音樂大使學習管理音樂及演藝室場地及設施,並為賓客介紹音樂及演藝室,以增加學生的管理場地能力及演説之自信。
另外,如學生已考獲鋼琴或其他樂器學習資歷,將會安排在校內崇拜及大型活動擔當司琴或伴奏員。
午間音樂會- 讓學生能在午休期間為同學提供不同類型的音樂演奏,提升學生自信及互相尊重。
合唱團訓練 - 讓擁有歌唱熱誠的學生參與有系統的合唱訓練,使學生能敢於表達自己,亦提升學生的歌唱及咬字清晰度。
體育科
本校體育科利用各類型高科技的體育器材以提升學生對運動的興趣,目的除了令他們於體育課堂更加投入外,更希望他們於課餘時可以隨意享用校內的體育設施,養成日常運動的習慣,以改善健康體適能。體育科更與資訊科技組合作,收集及分析學生於課堂及課餘時的運動數據,以便知悉每一位學生之體適能狀況,從而作出跟進。
本科亦積極發展不同類型的體育校隊,由認可的教練為隊內成員提供恆常訓練及外出比賽的機會。期望他們在當中培養出堅毅不屈的刻苦精神、加強對自己的信心、增加對學校的歸屬感及發揮其無限的潛能。
為配合本校「康體服務助理證書(資歷架構第2級)課程」的發展,本科亦會定期招募校內運動大使,協助指導同學進行不同種類的康體活動及管理校內體育設施,以累積康體從業員的經驗,增加他們畢業後投身相關行業的優勢。
1) 運動科學中心
由舊員工宿舍改建而成,中心內有不同的健身器材以供同學課餘時預約使用。當中劃分為自由重量訓練及伸展區、擴張增實景帶氧運動區及器械健體訓練區。此外,體育科亦希望透過運動科學中心內完備的健身設施,將之模擬為實際的工作場景,令同學可以學習如何協助管理坊間的健身中心,為他們投身業界作充分準備。
2) 感覺統合訓練中心
由舊感統室改建而成,大大增加了學生的活動空間,並配備了多款不同種類的高科技運動器材,以視覺、聽覺、觸角去吸引學生進行體能、協調及專項練習。當中包括反應燈、感應牆、智能健身裝置、智能跳繩裝置、智能足球裝置、智能籃球裝置、智能健身啞鈴及智能健身鏡等。由於感覺統合訓練中心內的保護設施較為完備,器材亦相對較易使用,故尤其適合校內運動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引領他們踏出運動體驗的第一步。
3) 帶氧運動區
已於小息及午息期間開放給同學自由使用。學校除了安排教學助理照顧學生外,體育科更招募了十二位運動大使協助管理區內的設施及記錄同學的運動數據。對於積極參與或表現出色的同學,學校都會頒發證書及獎勵以作表揚。當中更設有學生龍虎榜,令同學向目標挑戰、互相鼓勵。帶氧運動區內設有三部跑步機、兩部划艇機、一部多用途健身組合機,及新增了三架設有虛擬實景裝置的公路單車,同學可透過平板電腦及電視向世界各地的實時用家同場較技。
普通話科
課程介紹
中一至中六級均採用自編課程,教材及課業內容會因應學生能力設計,課程每單元均有聆聽、說話、朗讀、拼音四個元素,配合電子學習教材、體驗活動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普通話的興趣,並培養學生聆聽、說話和朗讀普通話的語言能力。
目標
1. 培養學生聆聽、說話和朗讀普通話的語言能力。
2. 提高學生學習普通話的興趣,並使學生有繼續進修的自學能力。
3. 增進學生普通話語音知識,以及對中國文化的認識。
4. 讓學生掌握普通話的基本對話,以應付日常生活需要,並作職前準備。
5. 讓學生愉快地學習普通話。
圍繞生活日常,以普通話拍攝短片,增加學生生聽說與應用普通話的機會
邀請普通話劇團到校 演出及與學生互動,增加學生對普通話的興趣。
各類普通話活動,如普通話周、普通話天氣報告,增加學生運用普通的機會和信心。